用好社会力量提升执行质效
96 2025-04-05 08:56:12
超市卖普通塑料袋能赚钱,但卖降解塑料袋却赚不了钱。
现在北京、上海等16个省市已经提前执行了国六排放标准。另外,近期境外疫情蔓延,对全球汽车供应链产生了影响,也波及到我国。
生态环境部大气司副司长吴险峰说。王斌表示,商务部将强化二手车的车辆信息透明、服务信息公开,鼓励数据服务企业提供保险、维修、保养等历史车况信息的查询服务,强化突出问题治理和事中事后监管,规范经营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同时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推动落实取消二手车限迁政策,扩大二手车出口业务,繁荣二手车市场。当前市场上新生产的轻型车97%以上是国六车。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应对疫情影响,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工作情况。
3月下旬,商务部重点监测零售企业汽车销售额比2月下旬增长8.9%,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显示,3月份乘用车销售104万辆,比2月份增幅回升了37.5个百分点。他说,虽然疫情在短时间内对汽车产业确实带来较大的冲击和下行压力,但是这个情况是暂时的,不会影响到我国汽车产业长期向好的趋势。具体应用场景上,商超、集贸市场、快递、外卖等领域为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
这是加工企业的特点决定的,企业只是收一点加工费。限塑联合调查组发起人姚佳告诉记者,但没有人敢接下这个任务,都认为不可能完成。这些塑料胶带可以缠绕地球近1000圈,2015年这个数字还是425圈。团队在工作中发现,政策推行后,大型超市和连锁店执行效果较好,但集贸市场仍是一次性塑料袋使用的重灾区。
并且欧盟还全面禁止了氧化式可降解塑料的生产和使用。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发布紧急通知,要求立即停止生产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这是限塑令的最早版本。
不过,姚佳团队调查覆盖的范围,相比整个中国的集贸市场数量而言,只是沧海一粟。更何况,一些经营者为了招揽顾客,屡屡玩猫捉老鼠的把戏,明着使用收费塑料袋应付检查,暗地里却免费提供不合格塑料袋。政府部门的责任规定不清,例如环保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住建部门等在塑料垃圾管理的职责没有清楚的划分,导致监管责任难以落实。缺少相关制度配套,单纯依赖采取经济杠杆进行调控,而不打通限塑链条的全部环节,永远解不开越限越多的死结。
绿色和平调查发现,平均每单外卖会消耗3.27个一次性塑料餐盒(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邓义祥此前撰文称:由于塑料垃圾管理的问题十分复杂,有关塑料管理的相关法规需要反复论证,出台需要十分慎重,尽可能避免前后不一致的问题。不过,如何对待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政策后来出现过摇摆。2019年,平均每小时就有708万件快递发往全国。
不过,今年的新限塑令又再次将其拉入黑名单。据央视财经报道,旧版限塑令执行的八年中,全国主要商品零售场所使用的塑料购物袋,共节约了700亿个左右,平均计算下来每年节约87.5亿个。
谢新源介绍,长春市一家产业园共引进过9家生物可降解公司,截至去年5月下旬,3家已经倒闭,3家已长期处于停产状态,还在运转的3家企业或者依靠出口,或者处于持续亏损状态。这次新政规格也明显提升。
相比快递,外卖领域的监管难度更大。去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包括《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等十项意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贸易谈判学院讲师杨立民撰文称,集贸市场等场所存在执法监管不能的问题。同时,一小部分企业也有骗取政府补贴的嫌疑,在长春市政府招商前期进入园区,获取补贴后并不实际运营。刘伟告诉记者:可再生塑料行业没有暴利,按照利润率来算的话,有可能还不如普通塑料袋。可降解材料是否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终极方案?王军告诉记者:可降解不等于真降解。
在禁塑后的产品供应上,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纸制品、布制品等产品可以作为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替代品。江南大学包装工程系教授、国家轻工业包装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副主任王军告诉记者,全球产能只有百万吨级别,可降解塑料制品存在产能不足、成本高、可加工性差的问题,新政尝试在某个场景将可再生塑料真正应用,但效果如何,现在还难下结论。
垃圾堆里不存在普通塑料袋,可降解塑料袋堆肥效果才有保障。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电商平台不能强制商家使用何种包装制品,也无权通过协议的方式强制推动使用环保塑料制品。
海南去年出台《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从限塑到禁塑,以负面清单的形式拒绝白色污染。2018年初,限塑令推行十周年之际,国家发改委在其门户网站上开展了我为塑料垃圾污染防治建言献策的活动,征集关于禁限管控的意见和建议。
吉林最早吃螃蟹的禁塑措施当时引起全国关注,不过从执行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目标。2017年禁止废塑料进口后,国内塑料回收体系进行了一轮洗牌,面临着回收体系重建难题。地方全面禁塑的尴尬之处在于,市场的巨大需求无法满足或替代。但大量的白色餐盒被丢弃于铁路沿线,带来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中国合成树脂供销协会塑料循环分会秘书长蒋南青告诉记者。以美团为例,美团外卖是国内最大的外卖平台。
1986年,铁路上首次使用塑料快餐盒,因为便利性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而受到青睐。针对快递塑料包装存在的问题,新政提出从部分省市试点逐步扩展到全国:到2022年底,北京、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的邮政快递网点,先行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降低不可降解的塑料胶带使用量。
对于违反规定的企业和个人,将分别处以最高3万元和最高200元的罚款。限塑令中,最为重要的政策有两条:一是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即日常所说的超薄塑料购物袋。
提出了构建塑料回收管理体系和步骤,从不同的层面上发力,比如规范企业的生产,健全垃圾回收体系等。政策失效早就引起了决策者的关注。在快递包装材料中,塑料类包装材料使用85.18万吨,占快递包装材料总重量近百分之十,但塑料用品回收难度远超纸质类。资源回收利用出台过明确规划,指明如何解决塑料回收利用难题,但一直就没有很好的落地方案。
上述企业工作人员告诉零废弃联盟,造成这种现状主要是由于吉林省市场上可降解袋实际推广力度不够,需求量低,企业无法获得足够订单保证运营,而政府在招商前期给予的一些利好政策,如财政补贴和免费厂房等,也逐渐取消或减少,导致企业无法实现盈亏平衡。塑料越限越多,成为一个难解的死结。
到2025年底,全国范围邮政快递网点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装袋、塑料胶带、一次性塑料编织袋等。据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的报道,从实施禁塑令开始至2018年9月,长春市工商局共出动执法人员37380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2460台次,下达责令改正通知书1350份,行政约谈326次。
回收体系的脆弱,一直是中国塑料垃圾顽疾的症结之一。经过四年努力,姚佳和志愿者们调查了全国700多个集贸市场,推动100多个市场使用达标塑料袋,同时塑料袋减量相当可观,估算能节省6000万个塑料袋。